电力危机
- 编辑:5moban.com - 18第三是香港在11月中的理工大學抗議風波中遭到的高度鎮壓讓美國國會兩院再度群情沸騰,使得在參院延宕多時的《香港民主與人權法》以快速通道全票通過,眾議院也馬上以幾乎全票通過參議院的版本,以最快的速度將法案送入白宮,七天後由川普簽署正式成為法律。
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說,依《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第12條規定,僱用勞工人數在200人以上、積欠全體被解僱勞工總金額達2000萬元者,可限制出國。遠東航空無預警停業,金門縣政府秘書長陳朝金表示,請民航局協調其他航空公司增加航班因應,協助往返金門的鄉親與旅客機位服務,確保即將到來的總統暨立委選舉、農曆春節及未來往返金門鄉親旅客機位無虞。
(中央社)遠東航空司「無預警」宣布將於明天起停飛,遠航發言人盧紀融今(12)日表示,遠航因為長期營運虧損,資金籌措困難,將於12月13日起停止一切飛航營運。合庫銀行目前對遠航貸款餘額達新台幣22.02億元,為最大債權銀行。針對遠航已公告停飛,卻仍有飛機未回到台灣,還要繼續執行任務,是否有飛安疑慮。她說,此案將提報勞動部,由中央主管機關函請出國管理機關禁止遠東航空代表人及實際負責人出國。但因未於60天前提報,違反《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台北市勞動局賴香伶表示,將提報勞動部限制負責人張綱維出國。
觀光局表示,遠東航空無預警停止營運,初步統計影響旅客數,未來預計出團出境旅客120團,計3251人。黃育祺表示,今晚這架班機有86名台灣旅客,遠航是基於將旅客帶回台灣的責任,才會決定繼續執行最後的飛航任務,並調派資深駕駛。幸運的是,他的飛行技術受到總理李光耀賞識,還一度成為其座機駕駛。
不能進大陸理由很簡單,他既然是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而且還與美軍並肩作戰,站在毛澤東時代的中共官方立場上來看就是「國民黨反動派」或者「美帝走狗」。恰恰相反,他們是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出發,認為在中國大陸經營民航比在台灣這塊彈丸之地經營民航更能獲利,才決定帶領手下12架飛機北飛中國大陸。研究抗戰史的筆者,當把視野由兩岸擴張到東南亞之後,就忍不住注意到一些光怪離奇的現象。接著韓戰爆發,美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半島上大幹了起來,更讓在美國受過飛行訓練的何永道不能輕舉妄動。
而根據東南亞戰地記者陳加昌的研究,其實李光耀進入了日軍宣撫班開設的昭南日本學園學習日語,並在結業後進入新加坡國泰大廈的日本陸軍報導部服務,從事情報工作,專門為日軍翻譯路透社、合眾社、美聯社、中央社和塔斯社在內的同盟國電訊。然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何永道不敢進入大陸,而且進入台灣也要冒極大的政治風險。
根據這個政策,中共將停止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往來,意味著中國大陸將不會融入歐美國家建立的民航體系。更重要的是,劉敬宜與陳卓林回到大陸一趟後,發現中共根本無心推動民航事業的發展。這些沒有及時逃出淪陷區的中國航空與中央航空人員,從1957年反右運動開始就因為「政治成分不正確」,成為中共當局批鬥的對象,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才得到「平反」。劉敬宜和陳卓林的投共,並不是在於他們在意識形態上認同共產主義。
反觀一些真正的抗日或者反共英雄,卻因為不符合海峽兩岸的某些政治正確,反而台灣跟大陸都待不下去,只能夠在新加坡找到一席之地,實在是讓人感到十分諷刺。尤其是在對新加坡的歷史有所瞭解以後,更對於兩岸政府口中所謂的「漢奸」與「抗日英雄」之定義感到越來越模糊。幸運的是,由於何永道也是英殖民時期部分獲得「受英國保護人士 」(British protected person)身份的馬來亞人民,也許當局忌諱外交風波,最終何永道還是平安獲釋,但是直到蔣氏父子相繼去世以前,他再也不敢進入中華民國這個他為之奮鬥過的國家。可計劃趕不上變化,依照陳卓林指示留在香港待命的何永道,很快就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還有毛澤東宣布向蘇聯「一邊倒」的政策。
過去在歷史上,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以「通共」或者「漢奸」罪名清算自己的子民,製造了無數的白色恐怖或紅色恐怖。從這段經歷,又可以看出何永道的故事與其他中華民國空軍抗戰老英雄的不太一樣。
Photo Credit:何永道提供予許劍虹年輕時的何永道曾經是帥氣的抗日飛行員。他們即便沒有如何永道一樣在前線與日軍苦戰,也駕駛著DC-2、DC-3客機或者C-46、C-47等運輸機飛越駝峰航線,為抗戰中的國民政府運送戰略物資。
只是比起何永道在二戰時的表現,李光耀本人卻有一段難堪的過去。在兩岸戰爭一觸即發,且中共又與美國在韓戰中大打出手的時代氛圍下,他只要一回到大陸就免不了遭到清算鬥爭。可是1965年受老戰友邀請的一次訪台之行,卻讓何永道遭到警總調查,關押審訊了24小時之久。而在今天的新加坡,就住著一位空軍官校第16期畢業,參加過中美空軍混合團第1大隊第1中隊的B-25轟炸機飛行員何永道教官,飛行技術卓越的他同時也是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的元老級機師。為什麼住在新加坡?不是住在台灣或者中國大陸?首先,何永道教官本來就是出生於英屬馬來亞的東南亞華僑,所以戰後選擇定居新加坡並不奇怪。戰後初期的中華民國,共有三家大型民航公司,除中央航空外尚有劉敬宜主持的中國航空與陳納德的民航空運隊。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提及他曾在日軍佔領新加坡之初差點被日軍「肅清」的經驗。受到歡迎的「合作者」何永道因為「美帝走狗」身份回不了大陸,又因為響應過「兩航事件」來不了台灣,新加坡成為了他唯一的選擇。
許多抗戰時回國參戰的華僑,確實也在日本戰敗後返回僑居地定居,何永道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再正常不過了氣候與地理的「自然不平等」使得一些國家有缺陷,尤其在較溫暖的地區,而在溫帶則有利於較充沛的雨水、土壤肥沃、硬木森林,可忍受的寒冷,還有畜養牲口的良好條件,這樣的條件有利於安定的社會與較高的經濟發展,也是中世紀歐洲緩步興起的主要因素。
它基本上是一個自由市場,不只產品是自由的,觀念也是自由的。這一段評論比大部分的篇章長一些,但希望它值得讀者花費額外的時間閱讀。
這個國家的優勢在於「不是上帝的恩賜,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工作、智慧、想像力與進取心的綜合成果」。中世紀的基督教也對統治者的行為有所約束,因為他們是上帝的僕人,不能任意凌虐子民。十九世紀的英國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首先,藍迪斯認為,這個國家已經發展出一個社會、知識與政治的基礎架構,有助企圖心的發展:財產權的安全體系、基礎與高等教育,以及人民的基本自由。富足者擁有一種結合了好奇與勤奮不懈的進步文化。
英國在這些方面都比其他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勝出。二、學術圈發展出一種廣被接受的方法論。
三、研究被視為一項常態活動,並得以散播:這是「發明中的發明」。藍迪斯說,與中國不同的是:「歐洲是個學習者。
古騰堡在一四五二年印製了他的《聖經》,到了一五○一年,整個歐洲有數百萬本圖書。除此之外,英國還有另一項優勢,即相對較少的宗教限制,因此能吸引從歐洲大陸來的技術移民,如荷蘭的河道挖掘工人與農民、猶太商人、法國胡格諾派(Huguenot)的工匠等。
然而這個世界正將它拋之在後。當然,這是現代經濟的一項特徵。文:湯姆・巴特勒-鮑登(Tom Butler-Bowdon)《新國富論:人類窮與富的命運》(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 Why Some Are So Rich and Some So Poor)「這個天朝帝國完美、應有盡有、表面看似平靜、難以言諭地和諧,它屹立了數千年,不為外界所動,也無所撼動。這個帝國把不同民族聚集在一起,建立了一種共通語言,但因為與外界社會的連繫有限(也沒有書寫文字),錯估了西班牙人的意圖,以為自己強大無敵,不會被推翻(這是帝國常見的自負)。
歐洲的暴君統治也不遑多讓,但歐洲的私有財產概念有助於提供動機,鼓勵企業。如藍迪斯形容的:「英國具備了成功的素質,然後英國成就了自己。
由於他們對黃金與白銀的覬覦,西班牙人最後侵入了印加帝國。平等能孕育自尊、企圖心,為進入市場競爭做好準備,以及培養個人主義與辯論精神。
水車、眼鏡、準確的鐘錶以及印刷書本,皆是中世紀歐洲的發明。本書在此之前已經帶領我們進入企業世界。